Breatree

運動時,我們常聽到「心率區間」的概念。這些區間幫助我們根據心跳快慢,判斷運動強度,進而達成不同的訓練效果。其中,Zone 2 被視為提升耐力與健康的重要區間。那麼,Zone 2 與其他心率區間有什麼差別?以下帶你一次搞懂。


五大心率區間的劃分

心率區間通常以「最大心率」的百分比來區分。最大心率可用公式 220 減去年齡 做為簡單估算,雖非精準數值,但對一般人足以參考。

  1. Zone 1:非常輕鬆(最大心率的 50–60%)
    適合暖身、放鬆或復原。強度低,可以輕鬆交談。
  2. Zone 2:輕至中等(最大心率的 60–70%)
    能長時間維持,主要依靠脂肪供能。通常描述為「可以說話但不能唱歌」。
  3. Zone 3:中等至中高(最大心率的 70–80%)
    心肺訓練效果明顯,但乳酸開始累積。適合提升耐力和體能。
  4. Zone 4:高強度(最大心率的 80–90%)
    強度大,呼吸急促,適合間歇訓練。對速度與爆發力提升明顯。
  5. Zone 5:極限(最大心率的 90–100%)
    無法持續太久,適合短衝或專項比賽。

Zone 2 的獨特優勢

雖然五大心率區間各有功能,但 Zone 2 在科學研究中被特別強調,原因如下:


Zone 2 與其他心率區間的比較

區間最大心率百分比特徵適合目的
Zone 150–60%非常輕鬆,可交談暖身、復原
Zone 260–70%輕中強度,可說話但難唱歌耐力訓練、健康維持
Zone 370–80%呼吸加快,略感吃力提升體能與耐力
Zone 480–90%呼吸急促,難以持續間歇訓練、爆發力
Zone 590–100%極限,僅能短時間維持短衝、競賽表現

如何找到自己的 Zone 2?

  1. 最大心率公式:220 減去年齡,再取 60–70% 的範圍。
  2. 體感檢測:運動時能輕鬆交談但無法唱歌。
  3. 心率儀器:使用穿戴裝置即時監測,最方便且精準。

結語

五大心率區間各有功能,但 Zone 2 被視為「黃金訓練區」,不僅能提升心肺功能,也能打好基礎、降低風險。無論是想改善健康還是提升運動表現,Zone 2 訓練都是長期值得投入的方法。



參考來源